1、大量线路实行响应式停靠,本意是好的,但请问实行响应式停靠以后一圈运行时间是否压减了?司机的休息时间是否增加了?响应式停靠要让司机也受益,而不是一味的通过响应式减少能耗损失降低运营成本。
2、李沧巴士的线路运行节奏特别急,总是超过其他公司的线路,不是一两个主干线普遍存在这种问题,请问线路预留的计划运行时间是否合理,对于城区的运行速度较慢的线路应增加每圈的计划运行时间,保障司机安全驾驶与合理休息。
3、由于晚上城阳往市区方向的客流极少,35、118、129、908等线路末班车副站返回主站时普遍存在空驶率过高问题,对于副站一端有公交场站的线路,是否应该考虑实行双向对发?并合理调整首末班时间,减少车辆空驶率。

邢昌友党委书记、董事长、总经理
青岛城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
网友您好,感谢您对城运控股集团的关注与支持。响应式停靠可减少停站时间,尤其适用于平峰低客流时段。实际效果数据验证,通常单圈可节省5~8分钟。单圈时间缩短且班次间隔不变的情况下,驾驶员可获得更长休息时间。部分线路运行节奏快,与线路运营模式及客流情况有关。公司推行了“响应式公交”模式,如35路、121路等公交线路,驾驶员可根据乘客实际需求灵活进出站,沿线站台内无乘客上下车时车辆不停靠,慢速沿站台滑行通过。这种模式会使运行时间缩短,提高了运行效率,可能会让乘客感觉车辆运行节奏变快。下一步,我们将加强对线路运行情况的监测,尤其是城区拥堵路段的线路,根据实际路况和客流变化,科学调整计划运行时间,在保障运营效率的同时,确保驾驶员安全驾驶与合理休息,提升服务质量。同时,我们会结合公交场站布设以及客流需求,逐步优化公交线路,合理调整运行时间,结合实际情况研判双向对发的可行性,方便市民出行。再次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