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下半年开始,一股“Jellycat”本土化的热潮在全国范围内刮起。独特设计的毛绒玩具+饱满的情绪价值让无数顾客原以为高昂的价格买单。各地文旅局和商家加紧布局,争相推出有本土特色的“Jellycat”产品,“肉夹馍”、“麻辣烫”、“大闸蟹”层出不穷,带动可爱经济+文旅模式。
青岛作为全国毛绒玩具主要产地之一,却在这个节点无所动作,大部分的相关内容仅存在于各平台账号都在用AI合成“Jellycat”视频,甚至至今也无法看到有青岛特色的“Jellycat”实体产品产出。
青岛版Jellycat出不来的原因是什么?是相关人员对风口的忽略?是产业产出的落后?是文旅资源的饱和?还是审批过程的繁琐?
希望文旅局做好总结。在今后的工作中敏锐捕捉文旅风口,对于能够实现文旅推广+特色产业结合的机遇加以把握。

潘峰党组书记、局长
市文化和旅游局
网友您好,感谢您关注市文化和旅游局的工作。您的建议很好,目前我市已有“海鸥油条”、毛绒扎啤杯等Jellycat同类文创产品,下步我局将积极对接相关文创产品企业,做好市场调研工作,提取Jellycat时尚元素,推出更多具有青岛特色的文创产品。
2025-02-26 15:11